可学答题网 > 问答 >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综合练习)题库
目录: 标题| 题干| 答案| 搜索| 相关
问题

2013年的清明节让西安市民G先生“长了见识”。在


2013年的清明节让西安市民G先生“长了见识”。在去祭拜爷爷的路上,有许多售卖祭祀品的摊位,不仅有亿元面值的纸钱、别墅、跑车,而且还有最新款的IPAD、IPHONE、1V手袋。G先生说:“没想到清明节这么‘与时俱进’,关键这些东西竟然还卖得特别好。”记者走访发现,某市多家殡葬服务公司提供“代理扫墓”服务,其代理扫墓服务项目包括:鲜花一束、清扫墓地、供果三样、上一炷香,完成后拍照证明,收费为500元。 在市场经济下,代理扫墓的盛行,更应该看做是金钱文化对非物质遗产文化的侵袭。在全民道德观念日益下降的今日,传统的情感底线也在逐渐被侵蚀殆尽。 在中国春节走亲访友,“礼”自然是少不了的。春节过后,人们没有分享节日后的喜悦,而是纷纷对节日巨大开支叫苦不迭。他们或是因送“万金礼”花掉了几个月的工资致钱包空空。或是因奔波于各种聚餐而身心俱疲,成为“房奴”“卡奴”“孩奴”之后新一代的“节奴”。 “公关礼数”不断增加,使得春节等各大节日变成“几家欢喜几家忧”。本来过年过节。礼尚往来既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增加节日文化气氛,是值得提倡的。而现在过年送礼却成了一种无奈,甚至是负担。老家在陕西的昊先生说:“每年过年回家,走亲访友,送礼不断。而且一年比一年凶,车票又那么难买,一路上折腾,真是有点怕过年了。” 有网友表示,中国送礼之风极盛。而且已成为一种“面子文化”,拜年不迭礼也不合乎情理,产生“节奴”一族也就不足为奇了。也有一些网友表示,如今国人过年,那些淳朴、雅趣的民俗节仪,有很多都被厚重的商业利益所代替,传统的民俗变得庸俗化、功利化。 社会科学院W教授表示,这种现象折射出民俗在时代的演变过程中,已经出现了变异。不是在古典民俗基础上的接续和进化,而是价值失落、文化精神缺失导致的退化。“关注民俗,让民俗摆脱恶俗。这个意义肯定要大于修建一些复古建筑。” “民俗是我们中国人的感情纽带,从节日、禁忌、礼仪到国人日常生活,无一不因其浸润。”一位文化专家说,“公序良俗对一个社会很重要,观察一下就可以发现,乡风浓郁的地方,人们重感情,民风淳朴,精神面貌也好。这就是民俗对人们思想行为的引导和教化效果。因此,守护民俗.就是守护国人的精神家园”。 传承了千百年的民俗既是老百姓共同认可的情感方式,也是一种心灵生活方式。冯骥才先生曾提到.“保护民俗最重要的是要唤起老百姓对民俗文化的感情”。 请参考以上资料,结合实际,以“莫让民俗恶俗化”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内容充实; 2.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3.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分类: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综合练习)题库
相关推荐

1、《清明上河图》是以宋代都城汴梁市民生活为主题的长卷绘画作品,描绘了清明时节,

《清明上河图》是以宋代都城汴梁市民生活为主题的长卷绘画作品,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繁华的景象和自然风光,是历代风俗画创作的典范。唐代画家阎立本的《...

2、某市开展“车让人”文明交通的这一个月里,不少市民

某市开展车让人文明交通的这一个月里,不少市民发现斑马线上正悄然发生着变化,车让人固然令人欣喜,但车不让人现象依然存在。上个月,交警部门对斑马线前不文明礼让的14473例...

3、简答张天翼的中篇《清明时节》、短篇《包氏父子》、《华威先生》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简答张天翼的中篇《清明时节》、短篇《包氏父子》、《华威先生》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4、为了让市民“吃上放心蔬菜,放心水果,放心食品”,如果让你给主管部门提出建议和

为了让市民“吃上放心蔬菜,放心水果,放心食品”,如果让你给主管部门提出建议和希望,你准备提些什么?

5、在西安上班的宝鸡市民齐先生打电话到宝鸡市高新区管委会咨询办理公租房事宜。打了

在西安上班的宝鸡市民齐先生打电话到宝鸡市高新区管委会咨询办理公租房事宜。打了48次电话,有47次是占线,唯一一次接通后对方却在和别人说话,没有回应,齐先生只能从西安到宝...

6、1936年的西安事变是谁发动的?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重要意义?

1936年的西安事变是谁发动的?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