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标题| 题干| 答案| 搜索| 相关
问题

三、阅读理解(11—25题):下面给出一些语段和短文材料,要求考生通过仔细阅


三、阅读理解(11—25题):下面给出一些语段和短文材料,要求考生通过仔细阅读分析。选出与所给语段或材料内容最相符合的选项。请开始答题:11.有一类伪问题直接来自渗入语言的自命不凡的行话和令人望而生畏的集合名词。像“元叙述”、“主体间性”这类行话如今被文科学生仿用得烂熟,以致令被模仿者——大学教授自己都觉得有点难为情。其实有一个基本标准我们应当牢记在心:这类行话愈容易被模仿,愈证明某个行当没有价值。这段文字意思是在强调( )。

  • A某些行话和深奥的集合名词应受批判
  • B应该创造什么样的行话
  • C某些行话被别人模仿得烂熟,说明他们的研究是没有价值的
  • D判断某行当有无价值应该有一个基本标准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11.D[解析]首句提出行话的滥用,接着是举例说明某些研究其实没有价值,末句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A项过于片面,并非单纯的批判;B项扩大范围,并没有涉及创造这方面;c项不全面,D项可以包含C项,更为准确。

分类: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