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的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根据以下材料设计教学片断: (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 了解苏联的改革与变化以及苏联解体 (2)课文摘录: 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在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后,开始进行改革。赫鲁晓夫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他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针对苏联经济发展面临的停滞局面,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80年代后期,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戈尔巴乔夫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到政治方面。此后,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其主要变现为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 1991年8月19日,正当新联盟条约签署之际,由8名苏联高级官员组成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政变,试图使“国家和社会尽快摆脱危机”。但不到三天,他们就失败了。这次事件后,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1991年底,苏联解体。